创新药这些年:开拓者、颠覆者、怀念者
生物创新药,不管曾经有多辉煌,都会经历一个下行调整的震荡周期。那些曾经的辉煌,在夹杂着的泡沫破灭时,真正有价值的部分又将成为新周期的上升曲线。募资仅次百济、逆市却大涨的联影:会透支时代的红利吗?
未来,联影如何在这样一个需求的市场里做出新的估值天花板拔高的探索,是这家脱胎于外企的中国公司和背后的股东们,除了此次募钱之外,更需要去思考的。医药寒潮下暗流涌动,投资人和创业者如何「续」命创新药
从资本市场的口味变化,到政策的引导,再到业内的反馈,无数事件都在表面,创新正在一步步重新被定义。赛诺菲40亿溢价入股信达背后:中国Biotech抬高的身价
信达的下一步,如果是想成为和国际多个MNC合作,承担临床和商业化的平台,还有更长、更不可测的路要走。IPO扎堆、股价回弹,医药股不认输
数据显示,过去十年,中国医疗行业累计回报率达160%。2021年,中国的医药、医疗器械等卫生支出仅占GDP总量的7%左右,而美国的这一数字为18%。两者之前的差距,也意味着中国的医药行业发展潜力之大。...热炒下的合成生物学:老树、新枝和资本的焦虑
哪天合成生物学在资本和政策的簇拥之下真的火遍了大江南北,它革的肯定不是药企的命,而是会给整个原料药生产和CDMO企业带来大的冲击。第一款国产新冠口服药阿兹夫定的前世今生
阿兹夫定相比标准疗法缩短了3.0天的核酸转阴时间(2.6天 VS 5.6天);28天核酸转阴率,阿兹夫定组是100%,标准疗法组为73%。核酸检测企业们的南柯一梦:在常态化取消和重启之间
曾经乘风口而上的幸运儿,沉沦于同质化的内卷中,时代不会奖赏和垂青这样的挣扎。和医药行业一样,要想看到IVD领域的新故事,需要创新,振奋人心。后疫情时代,新冠疫苗企业还能狂奔多久
70亿人的市场无论如何比13亿人的市场要大得多,中国的疫苗出海需要一定的历史积累,这次新冠给国内的几家疫苗公司提供的一个发展窗口期,只是一个开始。困在专利、论文和体制里:中国高校能不能扛起下一波创新药浪潮
事实上,几年前,投资机构都不太敢在高校里找项目,热钱还都涌向融资在后期轮次的项目,特别是pre-IPO这个阶段。如今投资人积极去高校找项目的热潮是如何兴起的?现在高校的科研转化到了收获期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