唯一负增长,这座万亿之城怎么了
多位区域专家在受访时均提到,泉州一季度负增长并非偶发的季节性、周期性现象,背后其实是整体产业结构的问题,“后劲不足”日益凸显。全省出动,山西急了?
随着新一轮万亿招商引资“号角”吹响,坐拥全国首个全省域、全方位、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,凭借先行先试优势,山西能否抓住机遇,乘势起飞?「小透明」省会翻红了
对于南昌而言,能否把握“被看见”的契机,进一步凝练出自身文化旅游特色IP,强化自身旅游集散功能,乃至与南昌都市圈内城市共同做大文化旅游产业,已经成为一个绕不开的问题。24座万亿GDP城市,哪里赚钱最耐花?
值得注意的是,收入越高并不代表钱就更“耐花”。因为高收入同时也伴随高消费,越会挣钱的城市居民,往往在花钱这件事上也不含糊。浙江,为何盯上「顶流」淄博
城市的“流量入口”已经打开,能否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做大新兴产业,将更多的人留住,乃至打造产才融合高地,是考验城市智慧的又一个关键命题。风口竞逐,谁能晋级AI之城
未来产业的竞逐,不仅是企业间的较量,更是区域间的竞争。城市进化论联合启信宝发布的“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图鉴”显示,2016年至2022年,全国人工智能相关企业从27.95万家增长至60.05万家,以北京、...反超汉蓉杭,长沙「开挂」了
有望拿下万亿城市“双第一”。从“失意小弟”到“增长明星”,“网红”长沙经历了什么?而作为人口净流出大省湖南的省会,按照到2026年“长沙常住人口突破1200万人”的目标计算,未来4年超150万的增量空...学浙江,广东开始「反向操作」了
留住制造业和产业链。这一次,广东表现得更加主动。在进一步推动广东已颇具规模的“飞地经济”外,“反向飞地”也被纳入议程。具体而言,广东将“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各市通过租赁办公楼宇、设置园中园、建设孵化器、打...40万人离开京津冀,长三角增量「腰斩」
新一轮“抢人大战”是时候开始了。长三角是不是在“虹吸”京津冀的人口?目前披露的数据还不能直接证明这一点,但在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发展思路下,细分行业向特定区域集中的趋势也愈发明显。南昌学合肥,赣州超芜湖
放眼整个中部地区,除了芜湖和赣州,河南的洛阳、南阳,湖北的襄阳、宜昌,湖南的岳阳、衡阳,山西的长治、临汾和大同,都是各省重点培育的副中心城市。如何看待北京硕博毕业生首超本科?
放在“2023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1158万人”的大背景下,北京毕业生出现的这个结构性变化,似乎迎合了互联网上关于就业市场的焦虑:本科生怎么拼得过?不“卷”到博士怎么找工作?